当前位置:

再投10个亿 掀绿化美化新热潮夷陵区出台2014-2016年绿化美化行动规划方案

日期:2013-10-25 00:00来源: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
责任编辑:1阅读量:

 

近日,夷陵区根据市绿化美化行动指挥部统一要求和安排,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生态基础和绿色支撑,特编制出台了《夷陵区2014-2016年绿化美化行动规划方案》。规划投入10.8亿资金,通过3年时间,植树110.6万株(其中大苗14098株),栽植灌木树种3065万株,栽植草坪67.4万平方米,新建和改造绿地1204.1亩,新增绿地88.3万平方米;沟渠、河道绿化16公里,新建绿色通道1404.5公里,新建广场112;全区194个行政村(居委会)全部建成“森林村庄”。进一步巩固2013年绿化美化行动成果,总结经验和不足,坚持不懈,再掀新一轮植树造林、绿化美化热潮,使我区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,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促进经济、社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
规划方案围绕区委、区政府提出的“建设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”的宏伟目标,坚持“政府主导、全民参与,规划先行、有序推进,适地适树、突出重点,生态优先、多业发展,尊重自然、切合民意”的基本原则,超前谋划,任务具体,统筹兼顾,切实可行。

规划的重点:一是全力推进“森林村庄”全覆盖实验区建设。区委、区政府决定,在10个“森林村庄”试点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举全区之力,整区推进“森林村庄”建设,计划投资9700万元,力争三年内把夷陵区建成“全省森林村庄建设全覆盖试验区”。坚持城区、城郊、农村“三位一体”,水网、路网、林网“三网合一”,乔木、灌木、草本“三头并举”,生态林、经济林、景观林“三林共建”,突出“六类区域”,建设“六类林带”。即在庭院内外建设“庭院林”,在公共绿地建设“公益林”,在乡镇集镇建设“景观林”,在村道两旁建设“道路林”,在河沟库岸建设“防护林”,在田边地角建设“田间林”,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、村容村貌整洁、产业特色明显、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。

二是倾力打造“绿化模范乡镇”。全面实施绿色屏障、绿色走廊、绿色庭院和绿色广场建设,广泛开展四旁植树,每年安排组织2个乡镇开展“绿化模范乡镇”创建活动,不断提高乡村绿化水平。结合林业工程项目,助推“绿化模范乡镇”建设,高标准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、天保工程、长江防护林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,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工程造林任务。

三是强力推动城市景观节点、旅游线路、河流、道路绿化美化和升级改造。道路绿化重点完成小鸦路、宜黄路、宜兴路、东城大道、东湖大道等道路的绿化美化,城东大道景观工程,建设小鸦路(陈淌坪段)生态示范路、官庄生态旅游示范路,完善夷兴大道、发展大道等绿化带升级改造;旅游线路围绕三峡人家、三峡大坝、三峡大瀑布、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线路,实施山体绿化和道路绿化带升级改造,打造宜巴路、宜大路、宜兴路生态文明示范带,重点完成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等旅游线路的景观绿化;水系绿化重点完成杨树河官庄水资源保护项目、龙泉河龙泉集镇段治理工程、柏临河土门河段治理工程、凤凰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郭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邓家大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关门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涂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杨泗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赵家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陈家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、黑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重点流域的绿化美化。

四是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。倡导社会各界种植“希望林”、“青年林 ”、“民兵林”、“学生林”、“企业林”等纪念林,组织开展认建、认养、认捐林木绿地活动,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意识。2014-2016年全区规划义务植树基地12个,计划植树77.1万株,折合面积1730.5亩,总投资713.3万元。

五是着力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品质。以争创“绿色单位”为目标,充分挖掘单位庭院绿化潜力,合理规划布局,注重与周边环境衔接,科学搭配树种,努力增加绿地面积,做到见缝插绿,找缝栽绿,造缝增绿;树种配置以桂花、樟树、栾树、朴树、紫薇、红叶石楠、红花木、紫藤等观赏树为主;着重强化扩容建绿和在原有的绿化庭园的基础上,继续挖掘潜力,加大资金投入,增加适宜树种,增添造型景观,让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呈现“好上加好,美上加美”的高格调新面貌。

 

(夷陵区林业局 张军莲)

 

打印本页